專訪袁彌明:事情愛情兩得意, 是這樣煉成的!
Share
大眾起初認識袁彌明是因為「港姐」選舉,但現在很少人會再以「港姐」稱呼她,因為那一章早早翻過了。後來的她從政,曾當上政黨主席;同時間營運美容百貨生意,讓公司成功上市,這些戰績更值得香港女士借鏡!
如此事業型的她,不但「嫁得出」,還婚姻美滿,打破一般女生眼中:事業與婚姻必須取捨的成見。當「為事業打拼」成為不少現代女生拒絕走進婚姻的理由,Erica的存在仿佛告訴我們,只要目標明確,找到能夠真正互相扶持的另一半,事情愛情絕對可以兩得意。
不過說來容易,要拼好人生不同板塊, 成就美滿的風景,知易行難,「袁彌明到底是如何煉成的?」,是父蔭是幸運還是個性使然?讓我們請她來,一一問到底。
參選港姐 開啟成名第一步
為什麼會參選「港姐」,Erica直言是為了名氣:「在香港有少少名氣做什麼都方便很多,人家會畀面你、容 易建立人際網絡,做任何事都會容易些。」然而,我城的選美雖然標榜美貌與智慧並重,電視台卻被質疑只要美貌不要智慧。
時至今日,大眾對港姐興趣減少,但隨著社交媒體發達,Erica說要成名變得更加容易,「你厲害的話拍 YouTube一樣可以出頭,不過當然是『一將功成萬骨枯』 ,要做那個厲害的人,一定要有過人之處。」
捷徑人人都想找,但Erica說即使是走捷徑,一樣要非常努力。
袁爸爸之於袁彌明
Erica的爸爸袁弓夷近來成為深黃政治代表人物,其識見和胸懷讓人佩服和讚賞。伴隨著袁爸爸的人氣,大眾開始考究袁家非一般的家世。難道Erica的成功也是靠「父幹」嗎?作為父親,不能說袁爸爸對袁彌明的成功沒有貢獻,但硬要說的話,袁爸爸帶給袁彌明的更是非物質的好處。
「我記得10歲時跟爸爸說我要做生意、我要做酒店大亨,他都只會說好好好,從不會反對或批評貶低我,他不會質疑我的能力。 在他角度,你喜歡做就放膽做。在香港十個有九個家長都傾向打沈孩子的想法,但我父母無時無刻都會在精神上支持,給予自由!」
相比金錢,真正讓袁彌明飛翔的,是雙親思想上的啟發和無框框的支持。
「我的傳承不需要講血統」
名門望族一向追求傳承,Erica座擁一間上市公司,凡事也有自己一套,卻沒有小朋友可以繼承,不著急嗎?面對這個詢問,Erica劈頭便說:「都已經21世紀了,還講甚麼血脈傳承,我所有做過的訪問都分享了我的經驗、看法和 價值觀,這些都可以在互聯網上很輕易看得到,這就是傳承。」可能也是這個原因,驅使Erica近來積極在YouTube 每週分享成長點滴,為自己留一個「回憶錄」之餘,也讓好奇的人參考。
血肉傳承不是重點,那讓Erica決定不生小朋友的關鍵是什麼?「你為世界帶來小生命,但生命都有品質之分 的,不只是錢,還有他的心靈是否富足等等。你有沒有時間和精力在未來十八年投放到他身上,我覺得這才是你決定生不生育的重點。你想想如果教了一個小朋友,十幾歲就變成藍絲,那是不是好失敗呢?」
對於有人渴望生小朋友,因為出於想和另一半擁有愛情結晶品、又或培育一個迷你版的自己,對Erica來說都不足以構成理由,反而因為清楚自己和另一半都是內向的人,未必願意分割部分時間去教育下一代,Erica寧可選擇繼續二人世界。
同做生意一樣 與另一半訂立長遠目標
年初時Research Wedding邀請過Erica參與直播,分享夫妻相處之道,她大方分享自己會用BB聲跟老公說話、早晚親一個、閒時會一起「煲劇」……讓人認識到這位女強人「 小女人」的一面。
這回再講起與老公之間的感情,她自覺還算是一個不錯的伴侶,最厲害的地方是可以令愛情感覺歷久常新,不會一結婚就變成老夫老妻,「許多人會以為一結了婚這個人就會跟我一輩子, 我不用再花枝招展了,大家相處得到就能過一輩子,但我想不是這麼簡單的。」
近來的 Erica在婚姻上還有一個新啟發,就是跟另一半訂立一個長遠目標。「假如我的生意差了,兩天我就會發現,然後立刻想解決辦法,但很多人對婚姻,包括我自己都是有點模糊的,但像最近感情淡了、少了聊天,這些其實都需要很著眼地留意,並且訂立長遠目標:究竟是要和另一半和諧地、有衝擊地、熱情地、沒有爭辯地過一輩子,或是怎樣呢 ,這個都需要大家共同思考一下。」
兩公婆有問題就見 counselling
Erica和老公,一個是左腦邏輯型,他是右腦創作型,一 凹一凸,左右互補,也許這就是夢寐以求的perfect match!不過就算有多合拍,兩人相處總有磨擦,實事求是的Erica認為問題解決不來,就應和老公一起去尋求輔導:「很多人覺得兩公婆要找counselling是好大件事好有問題,其實我們要信任輔導員的專業,由第三者協助解決兩公婆的問題!你倆鬧到火紅火綠覺得好大件事,其實counseller隨時處理過類似的問題過千次。」兩人可以靜心坐下來,坦然勇敢面對,不 被一時意氣所困擾,不諱疾忌醫,問題自然可以迎刃而解。
接受不能改變的 改變不能接受的
不公義之事無日無之,過去一年多的海量資訊、暴力場面令到不快樂的香港人更不快樂!之前有研究指香港有1/3 的人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,Erica寄語港人:「接受不能改變的,改變不能接受的!後半句完全是一向的我,我從政想改變環境;我做生意入一些無害的產品,就是本著的『改變 不能接受的』的宗旨。
『接受不能改變的』則是我正在學習的,例如生老病死、朋友反目,這些都不能勉強。我是改革型的人,覺得什麼都可以改好的,譬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破裂了,都可以想辦法去修補,但事實不是我一個人想怎樣就 怎樣,或許是對方不想修補,或者一段關係就算想輔導都修補不來的。」
接受還是改變,堅持還是放棄,當下未必有答案,由執著到放下,就是人生的課題。生命怎麼走,不知道, 不要忘了總有同行之人並肩而行。
photo : @shawnkei @anthonyxshawn
hair & makeup : @justanimage.makeup
gown : @hers_by_kh / @lesoleilbridal
florist : @honeywoodflowerlabs
video : @wonderwallvideographic
calligraphy : @whalewhispers_
jewellery: @swarovski
shoes : @renecaovilla